不乏部分打着“智能投顾”P2P平台在滥竽充数快速崛起

网络整理

智能投顾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模式,近年来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全球知名咨询公司AT Kearney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300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2.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 . 全球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智能投顾平台,如 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Schwab Intelligent Portfolio 等。

盈灿咨询数据显示,国内已有十余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推出智能投顾服务。但是,打着“智能投顾”旗号的P2P平台也有很多,不分青红皂白。

核心问题是什么?

智能投顾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和智能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预期收益目标和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投资参考和物业配置。

从KYC(了解你的客户)开始,可以完成七项任务——适合性分析、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组合构建、交易执行、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调整和投后分析,最终达到SYC(让客户满意)。换句话说基金投顾牌照,这是一个输入KYC和输出SYC功能的系统。

人工智能要真正落地并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和监管。

人工智能投顾进入中国后,国内推出的智能投顾平台数量持续增加。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智能投顾研发团队,很多创业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开发智能投顾系统。根据国外经验,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是允许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技术、系统或服务,许可金融机构再利用这些技术、系统或服务,在许可范围内为用户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范围。

但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界定受托责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督。一是明确金融科技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约定投资顾问的责任边界,包括金融科技公司与持牌机构(如证券公司)的责任边界,以及持牌机构之间的责任边界。机构和用户。,以及金融科技技术监管责任的界限。

你有玩机器人顾问的执照吗?

从智能投顾行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来看,其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美国智能投顾主要使用机器人模型设置来调整投资组合和投资模型,而不是人工操作。照搬以人(财务顾问)为监管对象的传统监管标准,无法及时监控智能投顾的潜在风险。

基金投顾牌照_证券咨询投顾牌照名单_证券投顾牌照转让报价

相比之下,国内智能投顾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监管环境。

与美国智能投顾可以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相比,目前国内智能投顾直接向公众推广投资组合推荐或委托理财业务。一个大趋势是智能投顾可能无法直接面对个人投资者,必须通过向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输出或投资组合等相关产品,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

去年8月19日,证监会表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只有注册登记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机构才能获得具有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一经发现金融机构未经登记以智能投顾名义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

从业务性质上看,智能投顾仍属于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受《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的监管。但目前基金投顾牌照,中国仅有80多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获得了资质,还没有发现智能投顾平台获得证监会颁发的营业执照。

将 P2P 平台转变为智能投顾可靠吗?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已经有不少于 30 家 P2P 机构转型智能投顾和智能信贷,其主要目标之一是避免 P2P 概念的上市阻力,转而使用智能概念。金融科技(FINtech)寻求海外上市机会。

“在缺乏法律和监管监管的情况下,我们要按照金融需求保护和技术驱动监管,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包括智能投顾的准入和备案,以及监管控制,我们需要强调一个记录保管制​​度是一种事中事后、技术驱动的监督方式。” 6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在论坛上表示。

杨东表示,P2P被银监会监管后,很多人开始做OTC资管,转型为智能投顾平台。在具备风险管控能力之前,他们向普通投资者推荐了一些高风险资产。包括过去一年左右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暴露了互联网平台和高风险金融结合后的一些风险。

有资深人士认为,现阶段很多互联网金融和P2P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打包自己的智能投顾概念,可以说是处于监管和技术的边缘。核心智能投顾在中国显然不成熟,不仅面临监管约束的风险,还面临市场、技术等多重考验,值得行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