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18家信托公司被动管理型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不降反增

网络整理

2020年将有18家信托公司被动管理交易管理业务规模不减反增。

信托业年报披露接近尾声,2020年的严监管风暴开始以数据的形式呈现。

截至5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信托公司官网,以及四川信托、华融信托、华信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等多种渠道,收集了62家信托公司2020年业绩报告。信托、雪松信托等六家信托公司尚未披露。

同时,本报记者对61份年报中的主动管理融资业务、被动管理交易管理业务等关键监管指标进行梳理比较(62中安信信托未披露以下指标,未纳入比较)。为读者。

15个融资类别不降反升

早在2020年初,监管部门就要求信托公司制定融资信托压缩方案。这一监管要求在随后的多窗口指引中变得清晰和指标化:各公司2019年末主动管理型融资信托规模基本为,各自的压降率在20%左右,各公司受到特定压力贬值。

严格监管的效果立竿见影。综合来看,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同比减少5.17%。其中,融资信托余额在年中达到6.45万亿的历史峰值,到年底突然回落至4.86万亿,减少了0.970,000 与上年末相比。1亿元,下降16.64%。

详细来看,2020年也有信托公司没有完成降压目标,甚至不降反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上述61家信托公司中,有15家信托公司披露2020年末主动管理型融资信托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融资类信托具体包括,分别是金谷信托、山东国信(169 7.HK)、江苏信托、中信信托、国民信托、国元信托、财新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山西信托、华晨信托、华信信托、厦门信托、粤财信托、重庆信托、陕西国投( 000563.SZ)。

上述15家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型融资信托规模增幅分别为134.11%、86.86%、66.98%、46. 76%, 34.43%, 26.45%, 26.33%, 24.28%, 23.94%, 1< @6.56%、13.36%、13.02%、11.68%、5.12%、2.32%。

其中,山东国信在年报中表示,2020年底,根据监管要求,调整了部分信托计划的统计口径,部分投资信托调整为融资信托。此外,部分信托公司,虽然主动管理融资业务不降反升,但被动管理融资业务跌幅较为明显。

除这15家信托公司外,其余46家公司的主动管理型融资业务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下降,其中11家公司跌幅超过20%,即兴业信托-48.79 % , 长城新生信托-39.98%, 华宝信托-35.93%, 北方信托-34.77%, 中泰信托-31.65 %, 英大信托-29.08%, 中建投-24.90%, 天津信托-23.03%, 民生信托-22. 64 %,华奥信托-22.62%,建信信托-20.38%。

考虑到各信托公司基础差异较大,减压难度也不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后对比了2020年主动管理融资业务2019年底前十大信托公司的降压情况,对于负增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融资类信托要求_信托融资的融资成本_融资类信托具体包括

上述10家公司2019年末规模由大到小排列。5009.13亿元规模的五矿信托下跌9.78.59亿元,规模承压跌幅也是最大的。, 下降 19.54%; 第二大信托中信信托下跌328.3亿元,跌幅8.92%;光大信托下跌281.20亿元,跌幅10.96%;中融信托跌4.43.66亿元,跌幅17.79%;渤海信托跌168.75亿元,跌幅7.50%;中航信托下跌363.97亿,跌幅18.33%;交银信托下跌314.23亿,跌幅16.47%;平安信托跌315.67亿元,下降 18.09%;昆仑信托跌166.34亿元,跌幅10.63%;华能信托跌2.53.64亿元,跌幅17.39%。

2020年,除了主动管理型融资业务外,还将有金融同业渠道业务。该业务体现在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交易管理业务中。业界通常将交易管理业务称为渠道业务。

5通道类压力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中交易管理业务的分类并无统一标准。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业务大部分都是交易管理业务,但部分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业务又进一步细分为证券投资、股权投资、融资、交易管理,部分主动管理业务也有交易管理业务。本文整理的事务管理类只是被动管理业务下的事务管理类业务。

从行业整体来看,信托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业务管理业务的压力下降比融资业务更为突出。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交易管理信托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减少1.46万亿元融资类信托具体包括,15.65万亿元,较2017年底的历史高位减少6.46万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下降。

本文统计的61家信托公司的被动管理交易管理业务也呈现出上述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61家信托公司被动管理交易管理业务余额为7.78万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1.06万亿元,降幅12%。前一年。同口径主动管理型融资业务余额4.52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52万亿元,降幅10%。

就各个信托公司而言,这项业务的压力下降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压降超过20%的信托公司有30家,就连江苏信托也没有开展过这项业务,近两年规模为零。但也有13家信托公司的增长率超过20%。

压降超过50%的信托公司有5家,分别是华晨信托74.55%、民生信托55.61%、渤海信托54.87%、国投泰康信托-52.78%,国民信托-50.56%。

2020年,该业务规模不减反增的信托公司共计18家。其中,增幅超过50%的信托公司有9家,分别是东莞信托、重庆信托、五矿信托、山西信托、中信信托、金谷信托、外贸信托、杭州工商信托、英达信托。

2019年末被动管理交易管理业务规模前10名的信托公司中,2020年将有2家规模不减反增。这10家公司按2019年末规模从大到小排列。中信信托以8482.94亿元规模位居第一,2020年下降2825.43亿元,压力下降也按行业第一,下降33.31%;以规模7603.65亿元位居第二的建信信托,2020年将增加1906.86亿元,增长25.08%;排名第三的华润信托以6180.5亿元规模排名第三,下跌1370.63亿元,下降22.18%;交银信托跌1467.42亿元,跌幅26.08%;上海信托下跌833.7亿元,跌幅16.85%;华能信托下跌166.63亿,跌幅3.49%;英达信托增加1898.54亿,增幅甚至超过50%;长安信托 减少629.48亿元,减少23.12%;中铁信托减少933.71亿元,减少35.55%;光大信托下降29%0.8亿元,下降12.42%。减少 3.49%;英达信托增加1898.54亿,增幅甚至超过50%;长安信托 减少629.48亿元,减少23.12%;中铁信托减少933.71亿元,减少35.55%;光大信托下降29%0.8亿元,下降12.42%。减少 3.49%;英达信托增加1898.54亿,增幅甚至超过50%;长安信托 减少629.48亿元,减少23.12%;中铁信托减少933.71亿元,减少35.55%;光大信托下降29%0.8亿元,下降12.42%。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召开的2021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部门通报完成2020年度信托公司减压任务,现场点名批评了近20家信托公司。原因包括融资信托规模不大。降幅加大,年度降压任务未达标,风险资产处置不力。

此前,监管部门在2020年6月的媒体吹风会上强调,“去渠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渠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性信托业务,从而巩固信托业乱治的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商业模式改革。“这个决心是明确而坚定的。减少渠道业务和融资信托业务,不仅是过去,现在也是,未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