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识】为什么要看估值?股票收益有两个基本来源

网络整理

为什么要看估值?

股票收益有两个基本来源,公司收益和估值变化。

获得公司收益的最好方法是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05年至2018年底,包括分红在内的年化净利润9.76%。注意,2018年末市场情绪和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该收入主要来自公司利润的贡献。

如果你想跑赢指数,你还可以获得估值波动的好处。估值是“人们认为股票的价值”。当市场狂热,吸引众多投资者入市时,市场估值水平会上升,股价会上涨到离谱的程度;而当市场悲观的时候,投资者就会纷纷抛筹,很多好股也会变得相当便宜。A股属于散户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市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识别估值水平的变化,在低估时买入,在高估时卖出,就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评估表就是为此目的而建立的。通过它可以识别出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哪个行业贵,哪个行业便宜。比如A股整体估值分位数低于30%时,可以认为是便宜,属于价值机会区间。这时,如果买入并长期持有,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很大;当大于 70% 时,可以认为价格较高,处于过热范围。此时应考虑减持仓位,以防出现退出风险;在30%到70%之间,可以认为是正常状态,长期持有可以获得正常的市场收益。

如何使用估值指标?

估值表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套获胜的交易策略。如何应用它仍然取决于个人投资者。它可以提供市场各个行业的全景,识别市场价值平衡的不平衡,供我们投资参考。围绕它,我们可以建立许多以价值为导向的战略。

估值指标可用于指导股权债务平衡的资产配置策略。比如A股普遍被低估时,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为75%:25%;当A股普遍被高估时,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为25%:75%。当整体估值分位数由低估或高估转为另一方且超过50%时,股债配置比例将恢复为50%:50%。如果一年内分配比例没有变化,则每年固定一次,股票和债券将重新平衡到标准分配比例。

估值指标也可用于帮助做出投资决策。例如,当A股整体估值分位数低于30%时,可以增加固定投资金额。当估值分位数在30%-50%之间时,可按标准金额进行定额投资,定额估值分位数为50%-70%时,可暂停定额投资或减少定额投资额度,当超过70%时,考虑逐步卖出。

持有股票时,应该选择哪些指数和行业,可以参考拥挤指数。拥挤程度高的指数和行业表明它们是当前的市场热点,被资金包围。由于惯性,短期内可能仍有不错的收益。但从估值来看,越少越便宜,而蓝筹和成长,行业总是轮转的,没有一个行业永远被低估,也没有一个行业永远被高估。买便宜的行业会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未来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但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市场风向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拥挤程度反映了行业对A股整体的相对估值。例如,假设A股像2007年那样暴涨,中小盘股涨了很多,蓝筹股涨得不多。,那么表格会显示整体估值分位数偏高,代表中小盘股的沪深500、中小板、创业板高度拥挤,而沪深300代表蓝筹股。拥挤程度低。这时候,不代表沪深300还便宜,只是说明在A股整体市场中,沪深300指数比其他指数便宜,绝对估值水平要先看整体估值A股分位数。

无论是A股整体,还是指数和行业,估值指标一触线,就无需调整仓位。估值只是一个粗略的区间,由于趋势惯性的存在,市场被低估后会更加被低估,变得狂热时会更加狂热。因此,在根据估值指标调整仓位时,可以结合趋势指标标准,或者采取逐步买入和卖出的分步策略。

它与其他常见的估值方法有何不同?

该估值方法以股债利差为估值核心。类似的方法不是我的第一个创作。早在1997年,美联储就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证明股票投资收益与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并得到格林斯潘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对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其他常用的估值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

常用的估值方法有两种:

一是横向比较法,利用A股的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账率,与港股、美股等其他市场进行比较。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说法“上证50指数整体市盈率为9.9倍,明显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的24倍”,即横向比较法的应用。

横向比较法意味着两个重要的假设:第一,每个市场的环境相似;第二,资金可以在各个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只有满足这两个假设,资金才会因估值差异而从高价值市场流向低价值市场,从而填补低位。

然而,现实与这两个假设大相径庭。不同市场之间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投资者结构、制度完善、监管标准、汇率政策、税收成本等估值计算方法,都会造成两个市场的估值差异。即使不先考虑这些因素,也很难仅仅因为我国的资本管制而满足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因此,A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直接用横向估值法进行比较意义不大。

第二种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利用A股的估值指标,比如市盈率、市账率、分红率,以及自己的历史数据,看看现在的估值指标在什么位置历史。获得当前估值水平的历史百分位数。例如,假设A股目前的市盈率为10,从过去10年来看,A股的市盈率有20%的时间低于10,而股价- A股市盈率高于10 80%的时候,那么当前A股市盈率的百分位是20%,说明目前的估值水平,是过去10年前20%中最低的年。

很多人喜欢用历史比较法进行估值。比如我们看到过一句话“从历史对比来看,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3.1倍,与2638点的水平基本持平”,即历史比较法。应用估值法计算PE/PB的历史百分位数也是历史比较法。

在使用历史比较法时,往往存在一些缺陷:

1.因为每个索引建立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在比较索引和自己的历史时,每个索引选择的历史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各指数得到的估值百分位各不相同。没有可比性。例如,如果沪深300指数与过去10年相比,估值百分位为20%,而沪深500指数与过去5年相比,估值百分位为30%,则沪深300估值低还是沪深500低?无法判断,因为两者比较的历史时期不同。

2.很多人在计算指数估值指标时,都会用到财报数据。比如PE的计算采用TTM法,使用最近四个季度的财报数据,而忽略了业绩报告的信息,导致估值指标出现延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的创业板。由于创业板是商誉重灾区,2月底发布了多份业绩报告,为年报的亏损埋下了伏笔。然而,由于年报尚未披露,很多估值并未反映这一点。信息。这时候,如果你也参考滞后估值,你将不会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历史比较法只是简单地将当前估值指标与历史估值指标进行比较,忽略了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估值计算方法,2638的外部环境和现在的外部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估值可以参考2638的估值呢?

4.PE一般作为核心估值指标,但由于周期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净利润往往有比较大的波动,会造成估值失真。例如,有色金属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经济好的时候赚钱很多,经济不好的时候不赚钱。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公司不赚钱就一文不值。因为经济是有周期的,景气周期必然会到来,这些企业未来的利润也会随着周期而增加。如果以PE作为估值,那么这些企业的价值就无法正确识别。

我们的估值方法基于历史比较法,但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

它究竟是如何改进和计算的?

在数据的选择上,A股的整体估值,我们使用了Wind All A Index自2005年以来的数据。该指数包括所有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以自由流通资本加权,代表A股股票的整体情况。对于大盘指数和行业,我们统一使用2010年6月以来的数据(因为创业板是2010年6月才开始),这样所有的大盘指数和行业都选择了相同的历史区间,估值可以比较彼此。在PE和PB的计算中,我们使用包括业绩报告在内的数据,使估值指标能够更快地反映市场信息。

在估值方法方面,历史比较法忽略的最关键的环境变化之一是市场利率水平。我们投资是为了赚钱,我们买的是风险更低、赚更多钱的东西。假设当前股票市盈率为10倍,也就是说我花10块钱买股票,一年可以赚1块钱,相当于每年10%。如果市场上同时有国债出售,年收益率为15%,那么大部分人不会选择股票,而是会选择无风险的国债。此时,股票明显被高估;而如果国债的年收益率只有1%,那么大家都会想再买股票,股票估值显得很有吸引力。

在这个例子中,股票本身的价格和盈利能力没有变化,历史比较法显示的估值百分位数也没有变化。只有市场利率的变化,才会导致估值高低的结论。非常不一样。因此,可以想象,如果单纯用历史比较法,不观察外部环境,显然不会得到合理的结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股市的估值呢?要了解估值指标,首先需要了解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无风险利率、公司业绩和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越低,股价越高,因为这意味着现金流的贴现率越低。如果你不理解打折,你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如果无风险利率高,可以直接通过无风险利率。如果投资有利可图,就没有人来买股票,股价就会下跌。相反,如果无风险利率低,股价就会上涨。

公司业绩越好,每股收益越高,股价也越高。

风险溢价代表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风险溢价越高,投资者为相同的预期收益愿意承担的风险就越高,股价就可以被接受。

市盈率怎么计算估值_计算历史估值用前复权还是后复权_估值计算方法

这三个因素中,无风险利率是外部条件,公司业绩是内部条件,其中两个属于估值基本面。风险溢价是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反映了市场情绪。我们做估值是为了在更好的位置买入,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研究两个基本面来确定市场的真实价值,然后观察市场情绪。当市场情绪恐慌,价格明显低于价值时,市场为赚取超额利润而疯狂买入卖出。

让我们看一下考虑两个基本因素的方法。

第一步,考虑无风险利率:

投资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无论是利息回报、股息回报还是资本增值回报,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区别。因此,我们在分析估值时,必须引入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这个利率水平是投资者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资金,是判断其他资产估值的锚。

根据市盈率,我们首先计算市盈率的倒数,即1/PE。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股票收益的比值,所以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股票对股票价格的收益,反映了一个类似于收益率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投资股票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用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减去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在这里,我使用的无风险利率是 10 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来计算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当差值较大时,说明股票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收益较好,说明股票被低估,差值越小,说明股票收益率过低,而股票显然被高估了。

下一步,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债券的实际收益水平会下降,而股票自然具有抗通胀的特性,因此实际收益的下降幅度会小于债券。所以,当通胀预期加速时,人们会更倾向于持有股票而放弃债券,而当通货紧缩加速时,人们会更倾向于持有债券而放弃股票。因此,我们在股票和债券收益率中加入了通胀调整因素,加上 30% 的 CPI 环比。

第二步,考虑公司业绩:

我们先来看看企业盈利能力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

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推论,那就是中国经济过去增长很快,所以中国企业赚的钱更多。现在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未来企业赚钱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听起来有道理,但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看看历史数据,我们会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总是恶化,而是随着经济周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我们以美国市场为例,看看 1964 年至 2014 年这 50 年的股本回报率(ROE)变化。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石油危机,1981 年至 1982 年的快速衰退,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但我们可以发现图上边缘的黑色实线代表企业利润。产能的平均市场股本回报率 (ROE) 基本保持在 8% 至 16% 之间,在 2001 年和 2009 年危机中仅出现两次急剧恶化,但很快就恢复正常。

其实不难理解,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正常结果。尽管市场整体ROE随着经济波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但构成市场的公司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坏公司被淘汰出市场,新公司出现并贡献更多利润,资本也从坏公司中抽出,注入好公司。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与今天完全不同。当时的铁路大亨们无法想象今天的互联网巨头。资本总是追求足够的回报,这就要求市场上公司的ROE不断向均值靠拢。返回。

这与证券指数的设计非常相似。好的公司将不断被纳入指数,衰败公司将不断被淘汰。因此,如果我们观察整个市场或一个样本股较多的大盘指数,我们会发现它的ROE不会总是弱或强,而是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个范围是正的,是资本要求的回报范围。注意我们说的是市场整体ROE的变化,而不是单个公司ROE的变化。

在中国,从1998年到2018年的21年间,上市公司整体ROE在5.56%到18.91%之间波动,波动幅度比美国略大,但总体保持在一致的范围内。

现在我们知道市场的ROE,也就是盈利能力,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但总体上是稳定在一个区间内,会有回归均值的趋势。那么,低ROE值得买,还是高ROE值得买?

传统观念可能认为,当然ROE越高越好,说明盈利能力越强。这对于单个公司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不一定是这样。如果我们知道市场的 ROE 总是回归均值,那么结论恰恰相反。ROE低的时候应该买。此时的PE估值一般会比较低。买入后,等待ROE随着经济周期的复苏而上升,以同时赚取利润和估值。相反,当ROE处于高位时,市场往往很火爆,PE估值已经很高。此时,股票应该被卖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根据市盈率和ROE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市场状态划分为下图中的四个象限。PE和ROE都高,意味着经济繁荣带来泡沫,而PE和ROE低,意味着经济萧条带来被低估的机会。至于A、B两个象限,经济状况要详细分析。在 A 象限,估值可能会被夸大,或者市场可能会提前反映利润的改善。在 B 象限,估值可能非常低。也可能是市场预先反映了经济正在进入衰退。

由于市净率 PB 被定义为股票价格与净资产值的比率,因此市净率 PB 可以表示为市盈率 PE 和股本回报率 ROE 的乘积,即,PB=PE*ROE。PE 和 ROE 都为低时,对应 PB 的低位,PE 和 ROE 都为高时,也对应 PB 的高位。因此,结论变成我们应该在市场 PB 低时买入,在市场高时卖出。因此,在我的估值方法中,所有估值均以PB为核心指标。

PB估值法之所以更有效,是因为ROE会回归均值,这意味着资产的盈利能力在长期内是稳定的。因此,我们只需要更低的PB,即资产本身更稳定。便宜的时候买就行了。您无需担心资产盈利能力的暂​​时下滑。只要给时间耐心等待盈利能力恢复。

第三步,综合以上两个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因素。我们选取Wind All-A指数作为样本,将指数PB除以市场近几年的平均ROE得到对应的平均PE,最后取平均PE的倒数得到投资收益率低于平均水平。然后从投资收益率中减去无风险利率,并针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股债利差,即表中最后显示的股债利差值。

按照这个方法,计算出2005年至今每个交易日的股债利差值,然后用百分位法看看今天的股债利差值在历史上是什么分位数,这样就可以判断当前市场和历史估值。

一个行业的拥挤度是如何计算的?

在表的后半部分,我还提供了广泛的指数和行业估值,以拥挤表示。

拥挤度的计算方法为:

1.计算指数/行业PB,相对于A股整体PB的倍数。例如,假设今天A股整体PB1.5,沪深300今天PB1.2,那么我们计算今天沪深300的估值倍数1.2/1.5=0.8.

2.计算2010年6月至今各指数/行业的每日估值倍数。选择 2010 年 6 月是因为创业板有 2010 年 6 月以来的数据。

3.计算各行业/指数今日估值倍数,分位数按历史估值倍数排序。这个值就是拥挤度。分位数越低,该板块/指数相对于 A 股其他板块的价格就越便宜。

拥挤反映了相对估值。因为各个A股指数/行业不是同时涨跌的,比如2017年以来,食品医药等蓝筹股一直在上涨,中小股一直在下跌,所以拥挤显示食品,药品和沪深300拥挤。沪深500、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拥挤程度较低。

假设A股涨到了30000点,整体估值涨到了天上,上涨中的小股涨了不少,那么当时的拥挤度数据就会是中小板的高点和创业板,沪深300低。但是拥挤度低并不代表沪深300真的很便宜,因为整体估值已经涨到了天上,说明市场已经很贵了,拥挤度低,只是说明沪深300指数比较便宜比其他指标。

必须理解,拥挤程度仅代表各个指数/行业之间的相对估值关系。如果市场整体估值偏高,这些指数/行业的绝对估值并不便宜,所以要先看整体估值。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当整体估值偏低时,可以优先买入低拥挤度的指数/行业;当整体估值偏高时,可以优先卖出高拥挤度的指数/行业。

此外,由于行业发展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单独配置某个行业肯定会增加风险敞口。因此,我的建议是以广基指数为基数,然后选择一个不拥挤的行业作为增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