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系基金如何投,应重点围绕“三去”

互联网

作为“管资本”的重要抓手之一,“国”字头基金正不断壮大。据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及央企主导的国企混改、双百基金等国资系基金规模已逾3.2万亿元。

所谓“国”字头基金,就是指国有企业投资的基金,包括中央企业投资的基金、地方国企投资的基金、中央与地方国企共同投资的基金、国资与其他所有制资本联合投资的基金等。

在经历了多轮改革之后,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企,能够保留下来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大、效益也相对较好的企业,因此,无论是保持现有状态的国企,还是转型成投资类企业的国企,投资能力都很强,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投资基金,自然也会规模很大。譬如中国诚通基金系,总规模已超过6600亿元。这样的基金规模,投资到需要的领域,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国资系基金的最大效用呢?国资系基金如何投才能产生最大效力、最高效率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当重点围绕“三去”而展开。所谓“三去”,就是去杠杆、去瓶颈、去痼疾。

去杠杆,重点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决杠杆率过高、运行困难、创新动力(310328)不强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大多规模很大、实力很强,在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时,常常也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甚至会被外界形容为与民争利。但是,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不是很多。特别是技术、品牌、效益,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方面还差距很大。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过高,自我造血功能较弱,大多依靠负债维持规模和效益,实际竞争力在减弱。如果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负债规模、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

很显然,国资系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就应当选择那些企业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苦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帮助企业降杠杆,从而腾出更多力量,置身于创新之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对国企来说,在国内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争利,是价值不大的,也体现不出企业的真正实力。只有到国际市场去展现风采,才是企业真功夫的展现。否则,就是“门槛王”、“屋里狠”。

去瓶颈,主要是指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尖端领域、新兴领域的瓶颈。国有企业不能只在家里狠,而要到国际市场去大显身手。显然,去技术瓶颈、补技术短板、争技术优势,是国有企业最应当做出的回答。要知道,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享受了许多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有的政策、资源、资金优势,在人才的引进等方面,也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有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是与国有企业的身份不符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资系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应当重点向创新能力强、创新热情高、创新平台优的企业倾斜,特别是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基础研究领域,更要作为国资系基金的重中之重,鼓励和激励企业去攻克难关、突破瓶颈、拉长短板。国资系基金投资要考虑效益,但是,不能只考虑效益,像基础研究等效益不很明显,或者效益产生周期较长的领域,也应当是国资系基金重点考虑的方面。否则,成立国资系基金的目的就没有完全达到。

去痼疾,就是要通过国资系基金的投资,推动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思维转型、观念转变,真正成为具有市场化理念、竞争化意识的市场主体。否则,国有企业要想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难度很大,而是会继续依靠规模来创效益,靠政策资源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

应当说,国资系基金在这方面的投资意识还是很强的,参与国企混改的热情也是很高的。如国新系的国企改革系列基金,已投资“双百企业”及其子企业27家,“科改示范企业”及其子企业8家、综改试验区国企1家,推动完成综合性改革300余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00余亿元。诚通基金系同样在推动国企混改方面力度很大,尤其是支持央企子公司的混改方面,积极性很高。通过国资系基金的投资,促进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从根本上治理国企的机制痼疾。

如果国资系投资基金,能够紧紧围绕“三去”展开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发挥国资系投资基金的作用,对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补短板、破瓶颈、治顽疾等方面形成积极效应,就能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