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盘净化市场

天天基金网

2018年,公募基金迎来清盘潮。统计显示,按基金份额合并统计,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累计清盘基金数量达到378只;2017年全年清盘基金数量仅为103只,2018年基金清盘数量是2017年的3.67倍,更是超过历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今年清盘的基金暴增有以下几点原因:

迷你基金成为清盘主力

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成为清盘基金的“主力军”,共有 267只基金因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部分基金不足3000万)从而清盘,占比高达43%。今年年初,有400只基金的资产净值无法达到5000万元,沦为“迷你基金”。然而,到了12月份,这一数字已经超1000只,这也意味着未来或将有更多迷你基金选择清盘。“确实出现了加速的态势,如果出现集中清盘,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有行业人士分析。

对于迷你基金来说,在帮忙撤出资金后仅剩一壳,加之规模过小营销成本大,并难以承受员工薪酬、后台清算、信息披露等诸多费用,清盘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清盘的主要两个原因:

1、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直至年末股票型基金收益尤为惨淡,混合型基金仅有少数实现盈利,基金产品收益率低、行情不佳导致越来越多的基金持有人赎回,从而导致基金规模缩水。

2、 委外资金撤离同样是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对于存续产品,监管也要求,拟变更为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50%以上份额的,需要参照相关标准,履行产品更新注册等程序。” 这意味着机构资金撤出后,留下了不少失去作用的“壳”。

北京某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推出以来,基金清盘已经是市场趋势。“清盘的基金首募规模大都是刚过2亿元,而这些基金的持有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

“以前都是机构在买我们家的基金。”沪上某公募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该公司曾经有大量的委外业务,旗下有多只委外机构定制基金,所以当委外机构撤离时,这些基金的规模均遭到大幅缩水。

在流动性新规推出之后,靠委外“输血”的计划受阻,部分机构定制基金只好选择忍痛清盘。也有部分机构依旧看好公募产品,但一家机构的投资金额会受到限制,很难使基金规模突破清盘线。

“很多机构也很看好我们家的产品,不希望产品就此清盘。但由于流动性新规的限制,一家机构的资金不能超过基金总份额一半,而由于各家机构之间投资周期、用途和风险偏好又都不同,所以资金很难集中进入到一只基金里,导致以前的委外产品只好选择清盘。”华南某中型公募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感慨道。

基金清盘,投资者该怎么办?

投资者遇到投资的基金清盘时,不必慌张,清盘不等于跑路,投资人可以选择基金赎回、基金转换以及等待基金清盘完成。基金赎回时需缴纳一定比例的赎回费,你的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便就越低,指数基金买卖和持有成本相对更低;选择基金转换,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省手续费,目前大部分基金支持基金转化,选择的空间非常大;选择等待基金清盘完成,清盘完成后,基金公司会将投资人本次投资的本金与收益返还,但清盘时间会丧失资金的流动性。

对于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来说,基金清盘并非坏事,当下的基金市场针对某个特定事件、特定场景,往往会出现很多应景式的基金公司,待风头一过,很多基金公司便露出马脚,投资水平不够、管理水平不够等等,加之基金行业大量同质化的基金产品,远超过投资者的需求,市场呈现出基金数量“泡沫化”,基金清盘的常态化,是走向成熟基金市场的标志之一,这也保证了基金行业的生态健康,为投资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那我们在选择投资基金时,在规模选择上,就要尽量避免产品规模较小、份额过度集中的基金,防止大额赎回以及基金清盘,尽量选择经营稳定、规模适中的基金。